工业软件革命:为什么我们必须做低代码?
前期系统介绍了宇航低代码平台Uinfor LCP。宇航低代码平台Uinfor LCP是一款以"AI+低代码"为核心特性,融合建模,报表,数据集成,数采,应用中心,多端的工业应用搭建平台,致力于构建以低成本、短周期、高效率的方式推动企业数字化的一站式工业软件协同平台。
△2012—2023年我国工业软件发展情况
来源:科技与金融杂志公众号
基于长期的市场观察和行业调研,宇航发现工业软件领域虽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,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痛点。其中尤为关键的挑战有:
协同与流程优化不足
在工业软件项目实施过程中,普遍存在需求传递失真的痛点。从现场需求到项目开发的传导链条中,关键信息往往出现严重衰减和变形。
再者项目前期的需求通常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,真实的业务诉求往往要到系统实际上线运行后才会完全显现。
这种"需求滞后"现象直接导致了软件设计方案与实际业务流程的脱节,造成开发资源浪费和系统实用性降低。
标准化与集成化滞后
不同供应商、设备及系统间的数据整合和业务逻辑联动存在挑战,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治理机制尚未建立。
很多同一个供应商提供的软件在操作和交互逻辑层面都有不同,这也导致后期企业在运维的时候面临诸多挑战。
交付效率与灵活性不足
传统交付模式难以支持高频迭代和直达现场的快速响应,技术架构对复杂场景的封装能力差,导致研发与实施反复踩坑。
新的功能,好用的功能被复用机会大打折扣,A项目的内容,很难迁移到B项目;知识不能积累;标准功能与项目定制化内容深度搅合。
△交付流程
理想与现实的对比
客户对工业软件的期望往往基于理想化场景,例如客户期望获得“功能齐全、响应迅速、无缝集成”的完美解决方案,但实际应用中,因各方面原因无法完全匹配真实场景。
客户既要求软件具备高性价比,又期望获得充分的个性化定制能力,这对工业软件的要求极高。
应用生态薄弱
当前国内工业软件市场呈现出高度碎片化的发展态势。在不同细分领域和具体应用场景中,往往存在数十家供应商同台竞争的局面。
这种"百花齐放"的市场格局带来两个显著特征:理念分化明显、生态割裂严重。用户在使用和运维上都面临着巨大成本。
IT潜能待释放
IT在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还处于一个行政辅助角色,实际上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序越来越高的同时,轻量级的信息化需求也会越来越多。
但受限于现有条件,企业不得不将大量基础需求外包给第三方供应商,长期积累形成巨大负担。
大环境下经济下行
各行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持续收缩,而人力成本却始终居高不下。供应商面临着很多项目交付后核算成本,连基本的投入都难以覆盖的情况。
人才短缺与流失
行业目前复合型人才——既懂技术又懂工业知识的极度稀缺,同时行业收入水平低、发展空间有限,导致高端人才流失严重。
新技术应用与创新不足
随着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,各行业对高端技术人才越发依赖。特别是在工业软件领域,若全面引入AI等前沿技术,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研发成本,还将面临持续高昂的人力开支。
总结
企业需要一套在成本约束下满足业务驱动需求、兼具高稳定性、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,并能实现轻量化功能的解决方案。
供应商则需要既能保障客户需求又能实现盈利的实施方案。
因此,我们推出宇航低代码平台Uinfor LCP,该平台基于通用业务模块和技术平台的封装,形成面向业务场景的服务能力,通过组件拼装和业务逻辑重构提供数据和服务支持,实现业务快速迭代。
宇航软件将持续加强技术攻关,推动协同创新,构建开放生态。